京山资讯

发布投稿
客服热线18986983333

惠亭山与惠亭湖

2022-04-10 20:32:16

阅读:1406

评论:0

惠亭山与惠亭湖


易治荣


春山几度空懷雾,扬州鹤来尽肥鱼。

石鴨不言蕉鹿梦,坐等千年起平湖。


新市之南有山状如野鸭,名曰:凫山。余以为凫山之所以曾经是惠亭山、尖峰山、鸭嘴山的统称,是因为这三座山连起来看,实在是一个惟妙惟肖的鸭子象形,其惠亭山像下坠的肥鴨肚,尖峰山像鸭子兀起的头,两山之间的鸭脖子与颈项,伸缩有形,绵延起伏,至于鸭嘴山,山上有石,如鸭喙也。所以,余以为凫山与鸭嘴山,二者虽然相干,凫山却不是因为鸭嘴山而得名,鸭嘴山只是凫山的嘴而已。


北宋至道三年,王安石被谪为京山县丞,《京山县志》有所记载:有惠政,士人思之,建亭于山。清朝初年,此亭改建为惠亭观,惠亭山因此而得名,于是凫山便成了惠亭山。惠亭观毁于清咸丰四年,光绪年间有重建。


清朝江汉诗人胡铭鼐有诗云:终日青在眼,冷风吹谷松。安石读书处,烟荒路不通。日暮云气合,湿翠落城中。有诗埋于此山者,乡贤中稀罕少见,况异乡之客,更是难觅,余初见此诗,眼前一亮,尤其那句翠湿落城中,让人过目难忘。


凫山,山脊相连,东西横亘,笔贯于一脉,自古为城南之天然屏障。其山峰与文笔峰塔对峙呼应,其山势陡峭,青树碧绿,叠床架屋,素有凫山叠翠之誉,为京山古八景之一。其山,虽无巍峨之雄,崔嵬之绝,险峻之峭,却有高昂绵延之势。有诗曰:山势盘拗峭,土石相间错;北麓堆蓬颗,青磷飞丛薄。其玲珑之秀气,可见一斑。


其首东尾西,民间有食天门而肥遗京山之说。宋淳熙十三年,《富水郡志》里面有一段关于鸭嘴山的有趣故事,传说京山鸭嘴山上的鸭嘴朝南,曾经好吃复州(天沔)一带的粟米粮食。于是,就有人拿着凿子将鸭嘴石给凿了。如果说要追究何方人士鼓噪生事,不言而喻。不过,乡人如此臆想,只是期盼石鸭子是个祥物,能给自己带来些许的福气。


尖峰山与惠亭山是两个制高点,山间有石道跨山于南北,亦贯脊梁于东西。从惠亭山北拾阶而上,有碑傍道,坟塚隐约。及山腰,可见沟壑切谷,藤蔓缚树,乔松步障,翠柏葱茏,间之以杂木与灌丛,茂密处遮天蔽日。遇石阶丁字口,往西再上,石咀散落,坐卧各异,或孤或群,苔藓浸染,暗黑静谧。登行不远,有方岩夹道,对称如石门,宜观宜坐,亦可在此小憩。


余曾受命于乡吏,领师生摆设长龙之阵,搬石建路,以勤石道而成。虽石道无言,亦微不足道,余昏于石块之辨,不知何等石板经余之手温,时常踏行其间,却别有慨叹与底气。余亦不知何时突然有所觉悟,其石阶石板,类于無字之刻,将有胜于余之所有的文字而遗存于世,如此散石成阶,供人游走,虽是小善之为,参与其中,亦可自我虚荣一把,因为此山终究会人文荟萃,余亦可蝇随骥尾,同秀于文质彬彬也。


山顶相隔不远,有两块空圆之地,颇像惠亭观遗址,只是旧迹已湮灭无存,只留断石于道旁,成山之弃遗,其刻字,依稀可辨。诗人易镜清,曾登山问山:荆公何所惠,美名饰丘壑?,余每每游逛至此,其句浮荡,今犹在耳,顿生同感,荆公之惠政,无可圈可点之墨,但究其惠亭观之字,颇有寓意,或许是以期天子,轻徭薄赋,施黎民百姓以安逸惠泽。


余以为,凫山之名,是从自然天性的角度出发,而后来的惠亭之呼,却是从历史中抽象而成。从天性过渡到了人性,忽生文气,也就有了人文气息,这便是此山最初的文脉源头。惠亭山,尖峰山,瞰城襟湖,翠绿浮空,山风温润,水镜空心,其境可解衣盘礴。取巅峰望远,云补山缺,水静壑平,天影契合,波光粼粼。每逢雨后初晴,山间有雾气飘渺,如鬼祈神炊,朝阳斜射,林隙折光,雾霭之中,其色怪陆离,可捕可捉也。山涧时常亦有鸟声叠调,哗然嘈杂,予人以山膨林胀之感;或孤雀回荡,独唱婉转。春天野花开时,野鸡嘎然;夏日鹰隼盘空,秋冬大雁呼来唤去。最耐人寻味的是,野鸭居湖栖山,星月之下,真假鸭子,一个只见其影,一个只闻其声。寂黑静夜,野鴨孤鸣沿山长,群雁南飛声一行,隔岸田家狗仔吠,草虫轻唱夜沉香,这种印象可遇不可求。凫山,向北城郭千家楼外楼,向南春水万顷山外山,霞光散绮,万象毕收,其声色可究也。余曾经记载其春秋之色:


夜醒骤雨落倾盆,晓听布谷鸣初晴。

草竟春晖束山坳,枝盈疏空成绿林。

西边悬湖东边城,川壇抱塔溾折行。

翠柏参差朝天锯,窗含清明两中分。

陡壁青崖藤挂树,石上白草凤鸡呼。

苔绿春痕黄褐色,偏有秋花结露珠。

岭妆墨绿松擎柱,虫声逐浪泻银湖。

闲野村夫百看处,凫山无影惠水枯。


余久居惠亭山下,推窗极目,侧耳倾听 迈步登临,经年累月,昼夜与之共度,寂寞之中,确有“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之趣。不过山与人大相径庭,山若是与人同有分别之心,绝无相看两不厌之说。所以,于山水之物,无论世上有多少人热爱你之所执着,并不会引发你的妒忌心性。


小时候看凫山,很高;如今看之,同样还是那座山,却矮了许多。曾经的鸭嘴山那个黄土坡又长又陡,而当下的城楼梯次而建,已经爬到了坡顶,是故不经意之间,人与山相互所见,均有微妙之变,从前的凫山叠翠与我们的想象一定相去甚远。


惠亭山之西南有湖,曰:惠亭湖。因赓续惠亭山之名,故被人取而呼之。实乃填壑截坝,民力所致。坝上镶嵌惠亭山水库几个颜体大字,浑厚大方,苍劲有力,芳草映色,一如白衣卿相,不知何人所书,其气势与大坝浑然一体,威武中绵藏着儒雅大气。


五九年前后,祖辈们拆门板、举红旗、饿肚皮,拔山取土,手提肩挑,牛拉马驮,十万民工,硪夯石锤,灯笼火把,夜以继日,才得一方惠水。记得父辈们常常提起当年之艰难,五八年吃大锅饭,走到哪都有吃的,惠亭水库开工,所有的劳力都去修惠亭水库,余之父母皆为盛年,自然是逃脱不过,家里徒剩老弱病残留守,稻子黄了也没人收割,就烂在地里,即便有收,也没有及时打下来,堆成的垛子灌了水,谷子也就坏掉了。五九年饿肚子,只好喝稀饭汤,后来煮黄豆叶,煮豌豆叶,煮野菜,甚至是河里的扁担草也扯来煮着吃,就是那种猪都不太喜欢吃的河草。人们夜以继日地干活,又吃不饱,很多人说倒就倒了。祖父说:连牛欢喜也被炖煮吃掉了。这现在只有广东人才敢吃的东西,本乡本土的人吃这种东西,估计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,人饿极了,就什么尊严都没了,那种艰难与无可奈何可想而知。


余家有台织布机,被人突发奇想,拆掉上面吊线的部分,下面被弄去做成牛拉车,用来拉土运石。鬼子来京山,驻扎温泉,霸占余家,四面安窗,地面铺板,退却时留下许多松木寸板,后来均被拉去修了水库,充作公用。可见人们为了修坝,想尽了办法,吃尽了苦头。此番听来的事情,让我终生不忘,对修建惠亭湖的父辈门充满敬意。余辈乃至下辈人,哪知饿累之苦、游美景、喝甘甜、忘乎山水、乐在其中、尽享前人清福。惠亭湖,聚广水以成浩渺之域,勤四方泽润萬顷良田。所以,我们理当以文学的方式,致敬父辈们人定胜天的拼命精神与血汗之付出。


余等对于惠亭湖建成之前的境况,显然一片空白,只能从口口相传与只言片语中略有所闻。这里曾经阡陌纵横,良田萬顷,村子散落,人烟稠密,涌泉叉河,汇聚一流,成溾水之源头,于惠亭山之高处,大抵可见炊烟袅袅,鸡犬相闻,应该是一块不错的栖居宝地。这里有石马石羊的高岱家族墓葬之地,有八卦石阵及杜甫的诗刻,有洪庙与青龙庵,有镇水石牌坊,有精美的明清石板桥,有享誉十里八乡的郑公书院等,这些都被淹没于烟波浩淼之中。如今惠亭山之北倒是书声朗朗,人才辈出,文脉延年。


民间传说曾经有士隐居其域,种得一葫芦,绕凫山三圈,青棚山的山洞门即可自动开启,里面洞空十里,里面有河流、石桥,石桌椅,金杯金筷子和拉金子的金牛。此不足使人信,但不必怀疑有乡贤,落叶归来,松根煮菜根,竹叶煮茶叶,耕读写歌文,看残碑卧雨两三座,叹老树看人七百年,书香墨香酒香茶香红袖添香,瓜香果香草香兰香活色生香,种豆于惠亭山下。这些可以让人想象一下那遥远的田园气息。如果些许的人文历史能够浮水上岸,复制馆藏,传承来者,这将给惠亭山水带来更大的雅致与魅力。


余朝夕昧湖,或于坚持,或于性起,由爱入迷,被湖山所转。其山借水灵,水镜山色,虽四季循环反复,意象大同小异,却因天云不同,晴雨霜雪,其色彩斑斓变幻莫测,日新月异,让人想入非非。


春日,芳草萋树,湖水媚碧,烟波浩渺,白云愁低,看惠亭截得春图好,無字壁上啼锦鸡。若是孟春之夜,钩镰峨眉,辉落银白,线嶺分色,水浪之中,丑声呱岸,凫鸟对影沉黑。默爱之中,新叶之气弥漫好闻,忽有蛙鸣重鸟声。


其霞光惑人,当数夏之黄昏,此最为绮丽。每每夕阳未落,西山肩负之时,切峰剁嶺,于湖中拖出斜长之影,如火烧炭红,水近沸腾,是为炊煮夜宴。及俄顷,只剩箭光,伞状开屏射天,西南之山峦瞬间换色,近如青梅。唯峰巅独燃其烛红,一盏一盏,一片一片,湖面全是绯红,其色虽不妖娆,却浓淡任性,随天色交替收敛,慢慢淡去,直至山魆水黑,长庚孑然悬垂,蝉虫吟唱如水,潮涨而来,徐风散香,夜自稠浓。


水天一色白鹭翥,秋风斜竿起肥鱼。秋之湖水非清澈十丈,反而时有黄浪滔滔,前赴后继,拍岸有声,皆因秋风疾驰,踏湖而来。白茫茫山淡薄远,灰蒙蒙天水难分,只有啼鸦波澜不惊。等到深秋,四野橙黄,再看烟霞,直觉水色与秋平,于湖边,可发呆,可闲坐,看无相恍惚生来去,有镜照空换梵经。不过,待秋风扫过,湖归宁静,一点不老。


至于隆冬时节,落雪即化,冰凌不结,湖烟染丹青,湖边尽管鹅毛大雪,却无凛冽之气。眉孙虽多有文字遗于桑梓之地,赋予秀嶺开妆、寒壁立仞,却无缘看此美人,咏此佳色。故今之有来者,后有来人,若心在目处,可极尽起其色,精读此湖,可通天下之湖也。呜呼!


山如黛眉水如天,七面青绿一面城。

湖镜春光三千色,虚怀虫二题惠亭。


有此造化,人气也就旺了。有男女老少清晨爬山不止,有游泳者冰雪天游湖不断,更有从几百里之外专程来观光与垂钓的爱好者,运气好的话可以钓到百十斤的大鱼,湖中的红尾鱼、翘嘴鱼、大头鱼堪称鱼之精品。惠亭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,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饱餐山水之气脉,品尝鱼蟹之美味,惠亭湖绝对成了节假日的相约之地,你若有心一游,也可以同亲朋好友豪气一回,举酒邀湖色,杯影落青城。所谓江山好处得佳句,风月佳时逢故人。这里是再恰当不过。


灵气是山的,也是水的,如果你登山顶、觅古观、俯瞰红尘,就会坐定生禅心,有世人忙碌我自闲的感觉;观山色、品湖色、色色皆空,就会顿然觉悟人生,有不要失败与成功的感受;听鸟声、悦蝉声、声声入耳,就会有声处看寂,有自然界生生不息的感慨。你看山水依依、生生依依、多少有些夫妻之道,朋友之道和生活之道,多少有些紫气和禅气。


余曾经写过同题文字,今犹在网,如今重读,百看不爽,今扬而弃之,皆因未尽其言,慨叹发酵,不言将醉也。余之城,云杜之地,是为古云梦泽之边缘,上中古时期直至唐代,此地必为古湖泊,与云梦泽浑然一体,也就是说凫山从前并不孤单寂寞,亦有野鸭镜湖相伴,只是后来沧海桑田,几番轮回而已。余之有生之年,两见其湖浅,下次湖起扬尘,恐怕又是一个甲子。湖于山,活脱脱一个蕉鹿梦,山湖之间则彼此互为扬州鹤。甲是乙之好运,乙是甲之幸运,无山则无水,无水则无真鴨与美色。是故,于余等屁民,同出一理,乐得居山清雅,居湖清欢。


余时常纠结于此湖山,与人抱怨,其徒有其色,如同旧时村姑,没有文化与精神。是故,山不埋贤,崖不刻字,湖不聚诗,无人歌唱,心中与西子相比,失落非常。其实余大错特错,是余鄙陋,其乃余城不可多得之大水缸也。


呜呼,若是习以春秋之梦,当习石鴨,看尽沧桑,坐等千年;若是习以惠政,当习于湖,围于利,疏于安,役于人,非以役人。愿悬湖济桑田,不负八百里稻香;惠风抚民心,政通人和一万年。


春山懷镜可寻色,独流大江入海潮。

人间千落天上月,孤舟万里对愁消。

山,眉也;湖,目也。余城清秀!

那山,那水,余之忘年大爱也!









作者简介:

易治荣,男,1963年生,京山市温泉街道汤堰塆人,中学英文高级教师,曾任中学校长、教育组长、教育督学等职,京山市作家协会会员,有大量散文与诗歌文字散见于各级报刊杂志。

关键词:

人已打赏

      ×

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打赏金额 ¥
      • 1元
      • 2元
      • 5元
      • 10元
      • 20元
      • 50元

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打赏记录
      ×

  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  共0条评论
      加载更多